leetcode_day18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年8月18日 下午
今日内容
找树左下角的值
递归写法
递归代表深度优先搜索,所以对于这道题要求的bottom比较好把握,只要维护一个最深深度就行了,对于left,就要在递归逻辑上把握
- 当遇到叶子节点,根据深度判断是否维护,注意一定是深度比当前大才维护,不能相等
- 当遇到分支节点,先走左再走右
为什么先走左就能保证最底最左?
最底可以保证,最左就是第一个遇到,而维护时只维护更深的,就意味着当前答案就是当前深度中第一个遇到的、最左的节点,所以最左也可以保证
1 |
|
迭代写法
代表广度优先搜索,或者层序遍历,由于每层从左向右,所以left好把握,对于bottom就要多写点逻辑来把握
遍历每行时,若遇到叶子节点,则跳过对该层后面节点的判断,仅仅只入队后面节点的子节点,这样就保证了最左。 如果队中还有元素,则说明还有更深,继续寻找,最后就会得到答案
1 |
|
路径总和
这题太适合深度优先搜索了,一条路走到头才能判断,那就一条一条走,正符合dfs。
代码比较简单,注意参数怎么传的,传参步骤减去当前节点值,最后判断是否刚好相等。而非从0加到叶子再判断是否等于target,虽然空间复杂度没变,但是少一个变量更简洁一点
具体代码不贴,与下一题类似,可同理理解
路径综合II
仍然是深度优先搜索,只是多了保存答案的步骤,也不难
1 |
|
从中序和后序构造二叉树
递归写法
经典考题,递归写法核心思想为分割序列为子树的中序和后序,不断分割直到只剩一个,即是叶子节点
根据后序可以直接确定当前树的根节点,然后在中序中定位左右子树的中序,最后将左右子树的中序和后需继续下传,返回当前根节点
分割序列采用vector的构造函数,使用迭代器分割
1 |
|
从前序和中序构造二叉树
递归写法
与上一题同理
1 |
|
迭代写法
迭代写法思维很巧妙,官方题解写得很严谨,我直接摘抄并加入自己的注解 : 注解格式
对于前序遍历中的任意两个连续节点 u
和
v
,根据前序遍历的流程,我们可以知道 u
和
v
只有两种可能的关系:
v
是 u
的左儿子。这是因为在遍历到
u
之后,下一个遍历的节点就是 u
的左儿子,即
v
;
u
没有左儿子,并且 v
是 u
的某个祖先节点(或者 u
本身)的右儿子。 可以自己画几个树来验证
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第二种关系的正确性,并在例子中给出我们的迭代算法。
例子:
我们以树 1
2
3
4
5
6
7
8
9 3
/ \
9 20
/ / \
8 15 7
/ \
5 10
/
4
preorder = [3, 9, 8, 5, 4, 10, 20, 15, 7]
inorder = [4, 5, 8, 10, 9, 3, 15, 20, 7]
我们用一个栈 stack
来维护「当前节点的所有还没有考虑过右儿子的祖先节点」栈内的元素无论何时都是这一含义,视作未判断过是不是有右孩子的节点
,栈顶就是当前节点。也就是说,只有在栈中的节点才可能连接一个新的右儿子。同时,我们用一个指针
index
指向中序遍历的某个位置,初始值为
0
。index
对应的节点是「当前节点不断往左走达到的最终节点」,这也是符合中序遍历的,它的作用在下面的过程中会有所体现。
首先我们将根节点 3
入栈,再初始化 index
所指向的节点为
4
,随后对于前序遍历中的每个节点,我们依次判断它是栈顶节点的左儿子,还是栈中某个节点的右儿子。
我们遍历 9
。9
一定是栈顶节点 3
的左儿子。我们使用反证法,假设 9
是 3
的右儿子,那么 3
没有左儿子,index
应该恰好指向 3
,但实际上为
4
,因此产生了矛盾。所以我们将 9
作为
3
的左儿子,并将 9
入栈。
stack = [3, 9]
index -> inorder[0] = 4
我们遍历 8
,5
和
4
。同理可得它们都是上一个节点(栈顶节点)的左儿子,所以它们会依次入栈。
stack = [3, 9, 8, 5, 4]
index -> inorder[0] = 4
我们遍历 10
,这时情况就不一样了。我们发现
index
恰好指向当前的栈顶节点 4
,也就是说
4
没有左儿子,那么 10
必须为栈中某个节点的右儿子。那么如何找到这个节点呢?栈中的节点的顺序和它们在前序遍历中出现的顺序是一致的,而且每一个节点的右儿子都还没有被遍历过,那么这些节点的顺序和它们在中序遍历中出现的顺序一定是相反的。z左中右与中左右,其中“中”和“左”是相反的
这是因为栈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节点,前者都是后者的某个祖先。并且我们知道,栈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右儿子还没有被遍历过,说明后者一定是前者左儿子的子树中的节点,那么后者就先于前者出现在中序遍历中。
因此我们可以把 index
不断向右移动,并与栈顶节点进行比较。如果 index
对应的元素恰好等于栈顶节点,那么说明我们在中序遍历中找到了栈顶节点,所以将
index
增加 1
并弹出栈顶节点,直到
index
对应的元素不等于栈顶节点。按照这样的过程,我们弹出的最后一个节点
x
就是 10
的双亲节点,这是因为 10
出现在了 x
与 x
在栈中的下一个节点的中序遍历之间,因此 10
就是
x
的右儿子。
回到我们的例子,我们会依次从栈顶弹出 4
,5
和 8
,并且将 index
向右移动了三次。我们将
10
作为最后弹出的节点 8
的右儿子栈中没有考虑右孩子,并将 10
入栈。
stack = [3, 9, 10]
index -> inorder[3] = 10
我们遍历 20
。同理,index
恰好指向当前栈顶节点 10
,那么我们会依次从栈顶弹出
10
,9
和 3
,并且将
index
向右移动了三次。我们将 20
作为最后弹出的节点 3
的右儿子,并将 20
入栈。
stack = [20]
index -> inorder[6] = 15
我们遍历 15
,将 15
作为栈顶节点
20
的左儿子,并将 15
入栈。
stack = [20, 15]
index -> inorder[6] = 15
我们遍历 7
。index
恰好指向当前栈顶节点
15
,那么我们会依次从栈顶弹出 15
和
20
,并且将 index
向右移动了两次。我们将
7
作为最后弹出的节点 20
的右儿子,并将
7
入栈。
stack = [7]
index -> inorder[8] = 7
此时遍历结束,我们就构造出了正确的二叉树。
算法
我们归纳出上述例子中的算法流程:
我们用一个栈和一个指针辅助进行二叉树的构造。初始时栈中存放了根节点(前序遍历的第一个节点),指针指向中序遍历的第一个节点;
我们依次枚举前序遍历中除了第一个节点以外的每个节点。如果
index
恰好指向栈顶节点,那么我们不断地弹出栈顶节点并向右移动index
,并将当前节点作为最后一个弹出的节点的右儿子;如果index
和栈顶节点不同,我们将当前节点作为栈顶节点的左儿子;
无论是哪一种情况,我们最后都将当前的节点入栈。
代码 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TreeNode* buildTree(vector<int>& preorder, vector<int>& inorder) {
if (!preorder.size()) {
return nullptr;
}
TreeNode* root = new TreeNode(preorder[0]);
stack<TreeNode*> stk;
stk.push(root);
int inorderIndex = 0;
for (int i = 1; i < preorder.size(); ++i) {
int preorderVal = preorder[i];
TreeNode* node = stk.top();
if (node->val != inorder[inorderIndex]) {
node->left = new TreeNode(preorderVal);
stk.push(node->left);
}
else {
while (!stk.empty() && stk.top()->val == inorder[inorderIndex]) {
node = stk.top();
stk.pop();
++inorderIndex;
}
node->right = new TreeNode(preorderVal);
stk.push(node->right);
}
}
return root;
}
};